仁信新材2025年上半年迎来了业绩反弹但市场低迷仍未明显改善
惠州仁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仁信新材)2011年成立,2023年7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专门干聚苯乙烯高分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仁信新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目前已拥有年产21万吨以上通用级聚苯乙烯系列新产品及9万吨高抗冲聚苯乙烯产品的生产能力。仁信新材的基本的产品获得了下游企业的高度认可,与TCL、康佳、创维、康冠、美的、海信、奥马、欧普照明和飞利浦等有名的公司或其配套厂商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
2025年上半年,仁信新材的营收同比增长了7.4%,离2022年上半年的峰值水平已经不远了。当年的行业大繁荣,调整了两年多,借着上市的光环效应,仍然没能把其追平。
GPPS和HIPS,两大业务都有所增长,占比维持在“开”的比例,变化不大。
我们需要解释一下这两项产品,GPPS是通用级聚苯乙烯(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的英文缩写,属于苯乙烯类热塑性塑料,是化工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基础高分子材料之一,大范围的使用在日常生活、电子和包装等领域,比如一次性餐具等。
HIPS是高抗冲聚苯乙烯(High Impact Polystyrene) 的英文缩写,属于苯乙烯类热塑性塑料,是在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基础上通过改性得到的 “增强型” 塑料,核心优势是解决了 GPPS 脆性大、抗冲击能力差的痛点。大范围的使用在家电、日用品、包装和电子等领域,比如冰箱内胆、路由器外壳等。
GPPS和HIPS的国产化进程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末,历经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2000年后,仁信新材和星辉环材等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连续本体聚合工艺核心技术,产品透光率达92%,接近日本旭化成的水平。2024年,国内GPPS产能达469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33%。
我们从有关专业信息网站取得了这两大产品的分季度的价格变化信息,这四年半的价格波动很大,最低的是疫情突然爆发时的2020年二季度,现在的市场行情报价比当时高得不多。最高的当然是化工行业的大繁荣时期,也就是2020年末至2022年初的六七个季度。国产化后,价格竞争的内卷现象,在这一行也有明显体现。
分地区来看,没有公布境外的收入,就算有也在别的地方中,占比不大;境内的收入大多分布在在华南和华东地区,别的地方只有少量的收入。
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2%,总算结束了连续四年的下跌。想要恢复到2020年的峰值水平,距离还比较远,行业低迷期仍未真正的过去。
分季度来看,营收在2024年二季度开始止跌回升,维持了四个季度后,2025年二季度又出现了同比微跌的现象。化工生产企业的营收提升,除了产品价格波动之外,主要靠装置的产能拉动,近年来部分严重超过标准的企业也受开工率的影响。在仁信新材的新装置建成投产前,其营收上下波动是正常现象。
各个季度的毛利率在低位较大幅度波动,特别是2025年上半年的两个季度差异极大,一季度是最近十个季度中的顶配水平,主营业务盈利空间也是最高的;二季度又成了最低的毛利率水平,主营业务出现了这两年半来的首次亏损。
毛利率在2020年达到了近两年的峰值水平,随后连续下跌四年,2024年仅为2.5%,这是一个让任何生产企业都抓狂的超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有所反弹,前面已经看到了,其季度间波动很大,二季度创下新低,从三季度已发生的一半时间的基本的产品价格看,情况也不乐观。
仁信新材一直都有的“葵花宝典”(净资产收益率高于毛利率)绝招的,直到2025年上半年才失效,不过最近两年半,各项指标都最多算及格的水平。
2025年上半年,两大产品的毛利率有降有升,但仍然没有摆脱低水平的状态。想靠HIPS单独突围等并不现实,只有等整个行业的回暖。
各大市场的毛利率也在波动,化工行业是全国性大市场,想通过国内的市场布局,改善盈利能力的空间存在限制。能否考虑出口等问题?现在的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可以先做前期准备,后续在相关形势稳定和产能提升后再展开。
2021年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为9个百分点,2022年不足5个百分点,最近两年半不足2个百分点。仁信新材把每年的期间费用控制在2000万元左右,在上市公司中。这是超低的水平,要知道,大部分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也比这个水平要高得多。
但节省成就不了伟大的公司,号称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仁信新材,更无法仅靠此就取得成功。不过,较低的费用支出水平,在短期内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这倒是特别管用的,生产企业嘛,有效就行,不玩那些玄学。
其他收益每年都有所贡献,主要是政府补助和投资收益,由于金额不大,我们就不展开看了。就算有政策支持,力度也有限,企业也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最近两年半的表现也不太稳定,考虑到上市融资的规模较大,小幅的波动并无太大的影响。以前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1亿元左右,上市后的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特别是2025年上半年增长至3亿多元。
经营性长期资产持续增长,固定资产在2025年上半年末略有下滑,主要增长的是“在建工程”。在建工程的情况并不复杂,主要是“惠州仁信新材料三期项目”在建,该项目的2025年上半年末的工程进度为99%。据一手消息,该项目在8月就具备试生产条件,2025年全年可能生产1-3个月。
从2026年起,仁信新材的年产能就提升至了48万吨,这当然是营收增长的重要基础条件,就看市场情况和产品价格波动了,如果顺利的话,营收阶段性的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仁信新材的长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是相当强的,毕竟一直是盈利状态,2023年又通过上市进行了大额融资,仅现金就大大高于总负债,这方面没太多值得说的内容。
存货的增长还是值得一说的,其规模较年初大幅度增长,周转效率也在下降。由于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存货周转率仍然是很高的水平。
主要的增长正是“库存商品”,不管是有意,还是正常波动,仁信新材的产品库存都偏高了。随着库存的继续增长,哪怕价格下降,也是要出货的,至于说会不会导致亏损,那就管不了;除非停产,都得正常出货,化工生产企业都是如此。
仁信新材在聚苯乙烯系列新产品国产替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算是行业中规模不大,影响力不小的重要企业。但整个市场的价格低迷,再加上包括其自身在内的产能不断的提高,如果不在增量的产品需求领域或者市场范围上想到办法,想重新迎来繁荣,就够得他们等了。